不是每个创业的大学生都要搞科技创业,做做烧饼也是不错的。君不见校门口的烧饼车车,一天能卖多少烧饼吗?这卖烧饼除了需要勇气,也需要技术,不是随便哪个都能做出好吃的烧饼。吃货,讲究的就是一个问道,没有问道也是要赔本的。大学生、卖烧饼的,当大学生去卖烧饼过后,就不是大学生了,是卖烧饼的了。 今天上午,“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季”的首场综合类招聘会在北京大学生就业之家举行。今年的“最难就业季”余音未消,2014年北京地区又将有23万高校毕业生,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。博士生小梁叹求职难欲摆摊卖煎饼。 这则为所谓最难就业季做的四季歌新闻,有点标题党,将博士生借同学的话发的一句感叹放大了,这感叹一句比真的去实施,程度还是大有不同的,但尽管有不同,引申出的话题却依然可以得出一些共性。 譬如,首先,合用为上。从小梁的选择纠结,可以得知,当就业不由国家承包而交给市场以后,这“文凭至上”已有所改观,用人单位“合用为上”,甚至多地曝出职校生择业比本科生好太多,且待遇也高的新闻。尤其“高不成低不就”的博士,所能选择的岗位数与就业面,就相对狭窄。 其次,不分贵贱。尽管官本位下,考公务员依然大热,高薪传说下,外资企业大热。但总的来讲,将职业分贵贱的传统心理已有所改变,那“我初中毕业,我月薪过万”的炫耀帖文,那“文盲招研究生打工”的另种风景,将这种贵贱感冲淡了。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里,有混得好出国深造后回来当老总的陈孝正,有成为企业中层管理的郑微,有挨着公墓摆摊替人代写传记回忆录(自吹是开了家出版公司)的张开,大家一样地生存打拼,尽管张开自卑点,但估计也只在同学会时,离开了老同学,这个乐天派人物,估计还是能有很好的心态。 再有,摆摊卖煎饼怎么啦,生意人人做,各有花样不同,瞧“老干妈”做得那么大气磅礴,旗下博士硕士员工不少,不也只是一个餐桌上的佐料吗?媒体也曝光过,这本科读完回母校摆摊卖煎饼的,湖北师范学院就有一个,她不仅卖,还有意在母校来卖,这份心态,令人叹服。如果小梁博士能真的摆摊卖煎饼,依其高智商,也不一定就做不出大气候,譬如,借力古代文化传统,注册个“武大郎”之类商标,借力现代网络文化,弄出个类似“药药!切克闹!煎饼果子来一套”的促销口号,搞规模化生产,网络化营销,全国开分店,不几年,打造出一个上市公司——就如那乡村基,不就是将卖快餐做成大器了吗?北大毕业生卖猪肉,最后的走向,也是做大做强了。 |